不久前跟一名補習先生聊天,他提到他曾經帶過一名三年級的女學生,小女生知道自己並不聰明,所以很勤奮,每天都是第一個到補習社,可是除了補習外,她還需要解決一大堆作業。老先生告訴我有一天這名女學生已做了近 3 個小時的作業,時間嘀嗒嘀嗒地在逼著她快速完成,可是那一堆又一堆的作業,是想要逼死小學生的樣子,最終小女孩哭了,她徹底哭了。
在我聽到小學生要做三個小時的作業,而且還要是做不完時,我除了震驚還是震驚。到底是怎樣的小學生才需要做三個小時的作業?並且我很好奇那些三小時也做不完的作業到底是從哪里來的?另外就是做三小時的作業真的會變聰明點嗎?我驚訝地表示小學生不應該被作業束縛著,反問難道小學生不應該是去玩嗎?老先生冷笑地對我説現在的小學生哪會有童年,不想輸在起跑線上何處不在,只要你玩了,你就輸了。另一家長在聽到我們的談話後,也表示現在的小學生無法不努力,不僅要解決作業,還要去上補習班和培訓班,她表示要考名校的話,不僅要學會 2 個樂器,其中一項是鋼琴,另一項自選,還要有一個體育興趣,否則名校將離你遠去。我歪著頭遲疑了一下,又問那如果孩子完全無音樂天分的話怎麽辦。也許我這問題真的是太單純了,老先生跟這位家長都嘖地捧腹大笑,他們説如今的香港只分精跟不精,不分天不天份。我看著天花板,只覺得現在的小孩還真累,如果我放在現在才上小學的話,我必然考不上名校了,五音不全,體育不精,難道就真的輸在起跑線上?
對我而言,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跟不喜歡的東西。的確小時候未必可以辨析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但用逼迫著的形態強制性學習,這真的好嗎?我並不知道答案到底是甚麼,只記得自己小時候對畫畫很有興趣,家人也發現了,但由於資金有限,條件並不允許我去上培訓班,當身邊的同學都瘋狂地跑去學跳舞、學鋼琴、學唱歌等,如今長大後的我們,當中並沒有人成為舞蹈家又或者歌手又或者以培訓成果為生活來源的。反而現在長大了的我,還可以自己選擇去上一些關於興趣的培訓課程。當然了,有不少家長讓孩子去培訓也只是為了上名校而已。上文提及的老先生也有表示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名校生,有些孩子就算擠破頭進名校了,但自身沒有那個資質的話也就沒有,反而在名校里痛苦萬分,只可惜有很多家長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就像旅行一樣,身邊也有不少家長會帶著小孩去旅行,這到底好不好呢?一開始我還覺得不錯,但後來發現不少家長都只是因為要為孩子的入學申請做準備,這樣的旅行有意義嗎?如今的香港人到底有多累?連上幼兒園都要面試?為了 CV 不停地跑去旅行,作出個精美的環球世界相冊用在入學面試上,真的會加分嗎?旅行本應該是一場積累,而不是一場過場。
如果你也喜歡旅行,歡迎支持我的 Facebook Page:劈柴喂馬走天下
也歡迎 Follow 我的 IG: @Dex.Chan